北京时间7月8日,东亚杯首场比赛落下帷幕,中国队以0-3不敌韩国队。这一结果引发了《体坛周报》记者马德兴的深思。
马德兴认为,中国队的失利并非偶然,而是技不如人的真实体现。三球之差,不仅代表着这场比赛的结果,更是中韩两国足球之间的真实差距。这并非只是在这一场比赛中的体现,而是在过去的数次交锋中,中国队都处于下风。
即使年轻球员在热身赛中能够战胜韩国队,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成年一线队中,中国足球与韩国足球的差距就有所缩小。这并不是说中国队在比赛中没有拼搏,而是竞技足球终究是靠实力说话。中国足球的现实是,不会因为换帅就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。教练的更换,或许会带来战术上的调整和球员配置上的变化,但根本的问题在于球员的实力和联赛的水平。
久尔杰维奇接手后的技战术安排,虽然试图为国足带来新的变化,但不同教练的具体要求各不相同,需要国脚们重新适应。而韩国队战术的成功,更是逼出了国足的原形。韩国队灵活的边翼战术,让中国队的中后场与前场脱节,暴露出中场球员组织能力不足的问题。
这场比赛的结果,其实早在意料之中。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队是以中超联赛的球员组队参赛,而韩国和日本则以本土联赛的球员为主。中超联赛的水平与K联赛、J联赛之间的差距明显,这也是中国队一胜难求的根本原因。
在更高层面的舞台上,中国球员的体能和对抗能力都难以应对长时间的高强度对抗。这何尝不是我们竞技水平低下的体现?而这一切问题的根源,都在于中超联赛的低质水平。这么多年来,国内联赛的水平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进步。
修修补补的中超根本就无法应对如今快速发展的亚洲足球,更何以谈及跟上、甚至应对世界足球的快速发展?即便不是久尔杰维奇,再换成其他教练,中国队的情况也未必能够发生根本性的改变。
尽管U16国少队在和平杯四国赛中表现尚可,但10年前的国少队也曾大比分惨败给同龄的乌兹别克斯坦和日本国少队。当国少队在小时候就大比分惨败时,我们如何期待他们长大后与韩日相抗衡?因此,中国足球的现状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。
然而,这并不等于说我们就此放弃希望。当我们更小的青少年精英队员展现出与强队对抗的能力时,我们仍能看到中国足球的一丝希望。但关键在于如何保持这种希望并让其持续发展。这需要我们从中超联赛开始改革,提升竞技水平,为年轻球员提供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。只有这样,中国足球才能真正看到未来的希望。因此,中超联赛不从竞技层面进行全面改革、提升竞技水平的问题是我们最需要去思考、解决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