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2026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18强赛中,中国国家足球队最终在C组排名第五,遗憾出局。回顾国足的历史,唯一一次闯进世界杯决赛圈还要追溯到2002年那届盛事。
然而,在韩国媒体的视角下,即使当时的中国男足成功晋级,也并非完全因为实力超群。预选赛的顺利进行,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没有遭遇像日本、韩国、伊朗、沙特这样的强队。近三届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的第三阶段,国足都遭遇了强大的对手,最终总是以小组倒数第二的身份出局。
如今,唯一的希望寄托在了18岁的王钰栋身上。他是否能够在米卢执教的国足中担任首发,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。王钰栋的武器库是复合型的,他的全面性在同年龄段球员中堪称碾压。他身高1.82米,不仅速度和对抗能力出色,更在本赛季的中超联赛中展现了自己的实力——12场比赛攻入8球,他的射门转化率超过了同龄的武磊。
从技术角度来看,王钰栋的全面性使他足以竞争主力轮换的位置。他可以胜任中锋、影锋、边锋等多个位置,场均关键传球和高位逼抢的成功率都相当高。他的“现代前锋”属性远超过20年前的单功能锋线球员。
然而,考虑到当时的球员技术可能相对粗糙,米卢采用了“快速通过中场+边路传中”的实用主义打法。在这种打法下,前锋需要极致地发挥单项特长。但如今,随着亚洲三流球队都普及了欧洲战术,王钰栋将面临更高的对抗和更严密的高强度逼抢。
此外,国足的青训与现代足球的差距也不容忽视。过去的国脚多来自体工队模式,技术细节相对粗糙;而王钰栋则受益于浙江鸵鸟俱乐部的科学训练,他的技术完成度更高。
对于王钰栋的挑战,他的优势在于持球推进和小范围配合能力,这可以弥补当年国足“中场创造力缺失”的痛点。然而,在强调长传找前锋的体系中,他的对抗能力可能稍显不足;同时,18岁的体能储备也可能成为他面临的一个挑战。
然而,王钰栋的技术价值在当代足球中更高。若将他置于2002年的体系,他可能会因踢法“过于复杂”而被边缘化;但在强调控球的今天,他的全面性和技术价值反而成为了稀缺资源。
从替补的角度来看,王钰栋的全面性使他有可能成为超级替补的不二人选。他可以完美地担任“第二梯队核心”的角色——无论是远射能力还是多位置适应性都优于其他球员。若米卢追求阵地战破局,王钰栋有望与一些老将轮换出场,为国足贡献自己的力量。